
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如今已遍布全球。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媒体对于中国自行发展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决心并无疑问,只是长期未曾掌握该机是否存在的可靠证据。
直到去年12月24日,中国军事论坛里终于出现了数张国产“大运”的模糊图片,据信是运-20于西北某测试中心进行地面滑行实验时拍摄的。很快,有国内军事爱好者以“送给西方的圣诞礼物”为题,调侃运-20展露真容给外界带来的震撼。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文章认为,继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分别开发的歼-20和歼-31之后,运-20的设计单位――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也加入到这场竞赛中来。
运-20的性能必定强过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俄制伊尔-76,能装载解放军最重的58吨级99A型主战坦克。该机的首飞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这对中国而言意义深远,将使它向进入能够独立研制具有洲际航程的重型运输机的航空航天精英俱乐部迈出关键一步”。
“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则指出,运-20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国防工业的复杂计划按照预定日期逐步实施。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予以快速跟进,在新年伊始公布了商业卫星拍摄的该测试中心鸟瞰图。跑道上,体形巨大的运-20清晰可辨。
对于中国造出自己的大型运输机,以权威著称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认为,运-20是一款宽体战略运输机,也是中国一项历时近20年的飞机研发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该机使用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提供动力,在设计上受到俄制伊尔-76和美制C-17等多款成熟产品的影响。从解放军所面临的抢险救灾、集结军力和投射军事力量需求来看,中国对运-20的需求数量将非常庞大。中国军用大飞机的研制进度,明显抢在了民用大飞机前面。
毋庸置疑,这种大型军用运输机研制成功后,不但会大幅增强中国的战略投送能力,也将在联合国的号召下执行更多的国际维和、救援和人道主义任务。
结合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看,中国或许还会在运-20的基础上,派生出适应各类特种需求的空中平台。比如对战略空军同样不可或缺的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远程战略侦察机和电子战机以及特种任务载机。外媒推测,中国军方对运-20的实际需求,最起码的数量是300架以上,如此庞大的规模,足够两个飞机制造厂开足马力生产10年。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增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数量,不仅是出于军事目的,更是顺应其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之必然。
今后,该机可以显著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区域作战能力,让中国更迅速地应对紧急状况,包括确保本国海外公民的安全。
大型军用运输机是一国维护其全球利益的有效工具。中国的运-20顺应潮流而生,今后将作为战略空军的基石,k可以让中国的军力更多地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出现。
从几张模糊不清的轮廓图,到美国商业卫星拍摄的照片,再到专业人士绘制的电脑CG,随着代号运-20的中国大型军用运输机逐渐褪去神秘面纱,国际舆论的跟踪报道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一款运用本土技术结合国外经验设计的新型装备,外媒认为,运-20的出现正式拉开了中国建设战略空军的帷幕,其意义丝毫不逊于去年大出风头的“辽宁”号航母。
|